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 吉林省科普创作网(www.jlkpzjw.org.cn)

广告位 728*90
广告位 1200*90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 > 会员美文 >

谈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发展农村武术 ——以东丰县农村武术发展为例

时间:2023-01-14 16:32|来源: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编辑:张锐|点击:
付景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的必然要求。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没有“三农”工作的向上向好,也就没有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没有农村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就没有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故大力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刻不容缓。
        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农村武术是农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强化心理素质、塑造积极向上的个性、增强民族自豪感、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武术在农村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有良好的健身效果和广泛的参与性,对发展民族体育十分有利,是诸如球类等体育项目无法比拟的。我们广大武术工作者和武术爱好者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乡村振兴大潮中充分发挥武术的作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1.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是主体,“振兴”是目标,“战略”是方法,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前瞻性、严密性和系统性,对于破解“三农”问题具有明显优势。最大的优势就是促进产业发展的优势。乡村振兴的本质是产业振兴。“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产业兴旺”与“生活富裕”是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两个主轴,中华武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强身健体、娱乐观赏、振奋精神、磨练意志、培养道德情操、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因此,只有深刻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才能在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繁荣。
2.乡村振兴战略与发展农村武术的关系
2.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予武术新的发展机遇
        中华武术起源于中国农耕文明社会,现已走向世界,但依然留存在民间习武群落,既有“自强不息”的体育共性、又具“厚德载物”的精神特质、 注重“止戈为武”的价值观和内外兼修的锻炼方式,以家传或者师传为主要传承途径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中华武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促进中华武术的发展,这是一个客观而又现实的问题。
2.1.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个系统工程,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各个领域。随着乡村产业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基础公共服务的不断健全,也为中华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乡村振兴下农民生活水平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已得到大幅的提高,当农民群众物质生活达到一定富裕程度时,追求健康、休闲、养生、低碳生活将成为必然,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将更加强烈。生活方式的转变加快了城乡之间的高度融合和文化的互动交流,为武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乡村间体育设施、场地的完善,为人们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手机网络进入寻常百姓家,人际间的交往也日益频繁。为武术文化、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古老的中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1.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活力之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发挥文化凝聚人心、坚定信心、引导农民的作用,提振精气神,激发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作用和价值,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强有力支撑。武术文化诞生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母体中,凝聚中华优秀先民们精神与物质追求的总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民族性的代表,流淌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血液。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武术文化就是实现乡村文化保护的过程,更是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也是实现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 乡土文化的教育是当地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支柱,乡土文化教育实现的好坏决定了乡村振兴的好坏,决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加强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实现乡村文化建设的关键,中华武术中武德、武礼、尊师重道等等这些优秀的文化元素正是优秀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2.1.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武术产业发展创造了活力
         武术产业是以武术运动为载体,以参与体验和教育为主要形式,以促进身心健康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健身休闲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只有做到产业振兴,才能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同样经济发展也是制约中华武术现代化发展中重要因素之一。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就没有参与武术活动的资源和保障。与其他产业相比,传统武术产业化意识较为淡薄,产业化较为单一,在市场上很难寻找到武术产业产品及衍生品产业产品。然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中华武术产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新产业链的形成在打破原有产业链的基础上必将融入新的产业元素,以实现新的突破。中华武术在此机遇下应结合自身的价值功能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中寻找切入点,在整合现有产业的基础上,构建一条符合现代化市场需求、制度体系完善、运用模式合理的新型产业链,武术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助推乡村经济的建设,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国家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2.2农村武术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有的地方农村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但精神文化生活却相当匮乏,农村文化发展滞后,文化生活匮乏等问题突出。要振兴乡村,就要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乡村成为涵养更多文明的源头活水。
2.2.1农村武术为“产业振兴”注入新动力
        中国的城乡发展,已进入了“城乡融合发展,城市反哺农村”的历史新阶段。很多对雾霾天气和食品安全问题不满的,以及厌烦了城市里繁华喧闹的日常环境的城里人,非常向往乡村恬静的田园生活,老年人是其中主力。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进程加快,这个群体的数量会大幅度增长;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他们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太极拳动作平稳安舒,呼吸自然流畅,锻炼价值很高,符合老年人的运动需要,在老年人群中有深厚基础。它和乡村康养产业有很好的结合空间。在我国不少地方,武术已经走入了老人院和老年康养小区,为武术产业化运营探索新道路,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力。
2.2.2农村武术“文化振兴”提供新载体
        过去在农村,“农忙”和“农闲”时间界限分明,乡村文化活动带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秧歌是在春节期间,庙会是在农历二月间,等等。很多有习武传统的村庄,往往是在秋收后的稻场上习练武术。随着乡村经济的多样化,很多农村居民已经脱离或半脱离了农业生产。很多还在种地的小农户,也可以通过雇佣农机服务,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出来。农民劳动时间越来越少,而休闲时间越来越多,有了充分的日常闲暇,有了更多的文化娱乐需求。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新的载体,不仅文化娱乐的学习门槛和场地设备要求不能太高,而且要老少皆宜,内容形式要健康积极。比如广场舞,就符合上述要求,因此在农村迅速普及。但广场舞还缺了点文化味,也不是人人都喜欢。其他一些优秀文化活动,也应该予以大力推广,武术尤其是太极拳就很合适。首先,太极拳入门门槛低,找块空地就能练,适合于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去习练或推广,可以说老少皆宜;其次,太极拳技艺层次丰富,进阶空间广阔。太极拳是一项高深的艺术。太极拳的普及就像我们要学习写汉字,在学字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修养、增加快乐一样,太极拳的学习就是在不断肯定和否定自己的过程中交替前行,人活到老学到老,只要喜欢、只要对身心有益,只要能从中感悟到生命的快乐就是最大的收获。这个优点,是广场舞和健身操都不具备的。再次,太极拳有深邃的传统文化内涵,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为人处世之道,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备“教化”功能,它的推广普及,对促进乡土文化复兴、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具有独特价值和作用。
2.2.3农村武术为“社会治理”提供新媒介
        现在的绝大多数农村村庄,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相对较少,农闲时间赌博成风,人们整天沉溺于赌桌和酒桌,不光对自身的身体有害,也给社会治安和家庭和睦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中华武术有着深邃的传统文化内涵,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为人处世之道,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备“教化”功能,它的推广普及,对促进乡土文化复兴、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具有独特价值和作用。在农闲季节、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有益的武术活动,把农民从赌桌和酒桌带入到活动中,这既有利于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密切人际关系,也有利于移风易俗,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促进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在村武术团队里的成员有不少是留守妇女。丈夫因外出打工挣钱不在身边,她们缺乏一点安全感;独自照顾家庭,她们时常会觉得精神压力大,生活不顺心,婆媳间、邻里间,也常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通过武术团队把她们组织起来,很多问题在无形无意中就化解了。队员们经常聚在一块聊聊天、谈谈心,相互间能找到情感支持;跳跳舞、练练拳,能把焦虑情绪排遣出去。这样做不仅达到了“治理有效”的目的,而且还起到了“全民健身”的作用。
3.农村武术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3.1当前东丰县农村武术发展现状
        东丰县农村武术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创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也存在不少不容忽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3.1.1农村武术组织建设不到位
        东丰县是以县文化旅游局为主导,以县武术协会为龙头,以乡镇为重点,以武协分会为分支的模式,来对农村武术活动实施管理的。全县14个乡镇都有分管体育工作的乡镇领导,分管领导状况参差不齐,一人兼数职、兼管体育,精力不集中、工作不聚焦。全县14个乡镇都设立了武协分会,对武术活动的管理主要表现在协调武术活动场所、提供技术指导、组织竞赛或表演展示活动等方面。但武协分会是群众性社会组织,缺乏权威性和号召力,也缺少资金,管理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很难踹开手脚、打开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武术进乡镇工作的开展成效,取决于乡镇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乡镇分管领导的兴趣。据调查,全县14个乡镇229个村70%以上没有设立专门的武术指导站、活动点,即使某些村屯设有群众武术指导站、活动点,但真正坚持开展活动的仅有东丰镇、小四平镇、那丹伯镇和横道河镇等少数几个乡镇的小部分村屯,相当一部分村屯参加武术活动的人员偏少、活动时断时续,还有些乡村的武术指导站、活动点纯粹是“挂羊头卖狗肉”,已名存实亡,成为一种应付上级有关部门检查的摆设。
3.1.2休闲娱乐方式多样化的负面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宽敞通畅的马路上车水马龙,人口集聚的小城镇热闹非凡,电视手机成了常规消费品,年轻人普遍在玩微信、QQ,每天在快手、抖音等新媒体上晒自己的心情和生活。然而,当农民跨入崭新的现代生活时,蓝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鸡犬相闻的村庄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世代同姓聚居的生活格局被打破,血缘关系的纽带发生松弛,乡村不再封闭,与外边的世界真正形成了一体。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变,时间就是金钱,农民大量涌入都市打工挣钱,甚至是长年累月待在城里享受都市生活,这不能说是造成习武农民中断率攀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调查中也发现在家留守的大多是 “老弱病残”。现代的生活方式正日益吞噬着武术旧有的环境,剥夺着习武群体的自然空间,练武者还有多少人能找到天人合一的感觉?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外来体育运动项目、网络游戏、旅游等不断刺激着人们的感官,又有多少习武者能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武术活动不再成为多数习武者们日常生活中唯一,或主要的精神生活乐趣,人们有着更多选择的机会去满足精神生活需求。同时,一些错误观念也影响着武术活动的开展,认为“干活就是锻炼”“没病就是健康”,把包括武术活动在内的体育运动视同可有可无。
3.1.3宣传普及武术力度不够
        农村武术要想得到较好的开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好宣传与普及的问题。只有人们在心目中对武术有了清晰的认识,愿意关注和了解武术的人群才会增加。但是,由于武术根植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受到封建封闭的自然经济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封闭保守性。相关部门对武术的重视不够,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农村武术普及范围较小,限制了武术在农村中的传播和发展。任何一项文化普及都是借助传播的途径来实现的,而农村武术的传播方式滞后于人们对武术的需求。从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的人际传播仍是农村居民接触武术活动的主要因素。这种传播手段传播速度慢、传播范围小,而现代化多种传播手段没有在武术工作的普及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传媒手段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如何借助和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从而使农村武术活动获得更大信息空间,以促进东丰县农村武术健身活动的持续、繁盛的发展,是值得深刻反思的问题。言之,在东丰县农村武术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广泛运用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并结合现阶段农民的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宣传,才能扩大武术在东丰县农村中的影响力,提高人们对武术的认知程度。
3.1.4武术指导力量比较薄弱
        东丰县农村武术健身活动的开展、推广和普及都需要熟悉业务和技术的武术专业人员,其武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武术活动的水平。调查数据显示,东丰县农村居民练习武术的途径主要是跟业余爱好者学习,缺少技能强的专业人员。目前,东丰县农村武术活动指导人员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武术拳师、武术爱好者等,其中以武术爱好者居多,他们经过长期练习掌握了一项或多项武术运动技能,逐渐成为农村武术活动的指导者,而这部分指导者基本没有参加国家武术专业培训,即使参加了武术培训,培训内容也过于狭窄,培训次数过少,很少涉及武术健身基本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不能全面地提高指导者的武术专业水平。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东丰县农村武术主要是通过与练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或是自学掌握了一些武术套路,获得了有限的武术知识,而对于科学的武术练习方法和基本武术健身知识却知之甚少。农民在练习武术时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原因主要有缺乏专业教师指导、不懂得科学的练习方法、运动方法不恰当等方面。有些指导人员对于练习的武术套路非常熟悉,却不太了解基本的运动保健知识,这样不但有违练习武术强身健体的初衷,没有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有的时候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参加武术健身的积极性,对农村武术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总而言之,在东丰县农村具备武术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的指导人员是凤毛麟角,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对于武术健身的需求。
3.2振兴农村武术的对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各方面共同振兴、共同发展的统一体。面对存在的问题,要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下决心加以纠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地区的传承和发展,助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发挥中华武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2.1健全武术组织管理制度
        县政府要发挥武术进乡镇工作的主导作用,在坚持“三纳入”的同时,出台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约束力强和具有针对性的武术进乡镇工作规范性文件,并将武术进乡镇工作列入乡镇政府年终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县文旅局是全县武术进乡镇工作的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武术进乡镇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对全县农村武术工作的日常检查考核和年终考评,推进农村武术工作有序开展。乡镇政府负责支持和保障管理本辖区武术工作,挖掘和培育区域性特色的武术拳种,打造至少一个节庆、赛事、民俗等地域特色武术文化品牌,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重点传承、保护和发展。县武术协会要组织各乡镇分会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习武网点和各拳种的晨(晚)练点,每年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有效推动当地特色拳种的传承与发展,不断拓展活动内容和形式,增强活动效果,通过赛事活动为各乡镇培养民间武术拳师、运动员、教练员队伍。从而在组织管理层面,提升武术进乡镇工作质量。
3.2.2创造良好的武术习练环境
        改变农村武术的现状,促进农村武术活动的普及和发展,经济是关键。只有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资料丰富了,锻炼身体、促进健康才能成为他们的需求。县政府及乡镇政府在加大对武术健身投入的同时,还应与社会各界广泛联系,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和利用。县政府及乡镇政府在进行农村建设规划时,应根据居民健身的空间特点,科学地规划住宅环境,在新建的住宅区留有空地、草坪等以供农民武术健身之用。要加强对农村农民文化大院的扶持力度,增加户数、扩大规模、添加武术项目,促进农村武术的开展。
3.2.3加大武术健身宣传普及力度
        要建立本地武术网站和相应的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各种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及互联网,对本地武术历史、文化、举措、成果等进行及时、广泛的宣传,不断提升武术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武术应该成为全民健身尤其是农村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重视武术的普及推广是增加农村体育人口,在农村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效途径,从而关心和支持农村武术活动的开展。县武术协会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农村乡镇举办小型武术赛事和武术展示活动,乡镇村要利用节庆、庙会搭建展示平台,组织开展武术交流活动,扩大武术活动的知晓率和影响力。
3.2.4加强对农村武术人才的培养
        要以推广武术段位制引领武术人才队伍建设。要增加武术段位“省考”“国考”人数,扩大武术中段位人才队伍,填补高段位人才空白,锻造东丰籍武术名家;认真组织武术初段位的“县考”,深入开展段位制六进工作,使段位武术的普及和考评活动常态化,通过推广段位制发现和培养一大批武术人才,确保骨干队伍实现动态平衡、梯次衔接和素质优化。要鼓励社会办学机构建立青少年武术训练班、俱乐部和夏令营、冬令营等培训机制,培养更多的武术后备力量。县武术协会要经常组织武术骨干人员下乡,加强对农村武术拳师和武术爱好者的传帮带工作。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相结合,给他们授予相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证书,加强管理和指导。同时,对民间优秀的老拳师要鼓励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其威望、经验、武艺优势,言传身教,培养一批新一代武术领军人物,扩大武术骨干队伍规模。
 


作者简介:
付景峰,男,汉族,68岁。系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吉林省武术协会会员、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六段、武术类一级裁判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东丰县武术协会副主席兼工会主席。他热爱武术事业,致力于中华武术的研究和探索,师古不泥,博采众家,在弘扬中华武术精神,促进武术交流,创建全国武术之乡,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在东丰蓬勃发展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广而告之
相关内容
广告位 300*300
广告位 1200*90

吉林省科普创作网 www.jlkpzjw.org..cn | 投稿邮箱:jlskpzjxh@163.com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普创作协会 | 吉ICP备2021008712号-1